多元语言主义脉络下的华教论述

作者:陈鸣诤 

 

长期以来,华教内部尝试提出不同的论述,以回应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就本质而言,华教论述的核心要求是争取华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权利保障。就性质而言,华教论述是一种非常在地化的论述,它的价值与意义是完全根植在一个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脉络之中。纵使论述在内容上有显著的差异,但它们最终都必须还原到本土的情境脉络之中。如果除去这套论述的时间与空间等条件,则会丧失其特殊的历史意义。

 

然而,华教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各式各样,回应也有所不同。早期的华教论述主要是回应各种来自国家政策的挑战(例如:历届政府的教育与语言文化政策);国内政治不同时期的嬗变所激发出的论述又不尽相同(例如:从早期的两线制到如今的政党轮替);全球趋势的发展又为华教论述提供不一样的思考维度(例如:全球化与多元文化主义);此外,华教还面对外部竞争压力的问题(例如:国民教育体制与国际学校)。这些都造就了华教论述内容含盖广泛的议题,侧重的面向也不一样,包括语言、文化、政治与教育等等。

 

有一点似乎从未有人怀疑过:各种不同的华教论述最终都是为证成上述的核心价值主张。然而,建构论述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是强加某一套既定的理论或想法,更不是直接将某些信念主张单纯地视作最高的指导原则。毋宁是说,一个论述扩展了我们的视域,甚至提供我们不同的视域,去重新思考既有的问题,以及核心的价值主张。

 

本次的主题是多元语言主义(multilingualism),因此我们更该关注这套主张能提供了我们甚么样的视野,去反省原有的问题。多元语言主义是基于一个事实:我们生活在一个语言多样性(linguistic diversity)的环境之中。虽然语言多样性是一个事实,但是我们久长以来一直忽略它。多元语言主义主张,各种语言皆享有平等使用的权利,纵使它们有地域、文化、普及性等等的差异。

 

那么,多元语言主义能够为当今华教发展提供什么样的视野?它又否能证成华教的核心主张?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的反思与探究的。碍于篇幅所限,这里只简单地提出两点:

 

(1) 概念的分析与澄清:当我们试图从多元语言主义的脉络下去重新思考华文教育时,我们必须充份地了解到它对既有的华文教育的概念意义产生了甚么样的影响与变化。然而,这似乎也假定,我们对“华文教育”有一个明确定义。相反的,而近年来的讨论却指出,相较于早期的发展,当今的“华文教育”已有本质上的改变。换言之,我们需要重新厘清“华文教育”的概念意涵。

 

华文教育是一个复合概念,亦即“华文”加上“教育”。在不同的华教论述里,其侧重的概念有可能不一样。同样论及“华文教育”,有者可能强调的是华文,而这关乎文化语文的传承;有者可能强调的是教育,而这关乎学习教养的方式;有者则强调华文教育在宪政上的保障,这又附带了政治权利与人权概念的内涵。因此,当我们从多元语言主义的角度思考华文教育时,这又会对既有的概念产生甚么影响?它又能赋予哪些新的意涵?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去考虑的问题。

 

(2) 方法论的难题:当我们试图引入多元语言主义的观点去证成华文教育的核心主张时,我们还必须考虑两者之间的兼容问题。事实上,多元语言主义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主张。它一方面强调语言多样性是一个事实,另一方面则强调各种语言在权利上拥有平等的地位。因此,多元语言主义试图避免出现某一个语言作为主宰与霸权的现象。

 

一直以来,对马来西亚大部分的华人而言,华文教育即母语教育,两者在内涵与外延皆相同,因而是等同且可以互换的概念。已有论述指出,这种想法在早期的华教发展是说得通的,但对晚近的发展却说不通。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严格区分华文教育与母语教育的不同,则华文教育是第一序(first order)的概念,而母语教育是第二序(second order)的概念。同样处在第一序的还包括其他语言。

 

现在,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在严格区分华文教育与母语教育的前提下,多元语言主义是一套关于母语教育的证成?还是一套关于华文教育的证成?显然,多元语言主义最初是作为母语教育的一套主张;而当我们试图将多元语言主义引入华教的论述时,这却旨在证成华文教育的核心主张价值。两者显然无法轻易地混为一谈。

 

职是之故,除非我们能投入更多的资源深入研究多元语言主义的理论意涵,否则我们很难断定它是否能为当前的华教论述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与帮功。

 

#作者陈呜诤目前任教于新山南方大学学院。本文由董总组稿,配合董总前主席林晃昇逝世18周年纪念,华教系列文章之一。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本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