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进程应扩大民众参与

作者:江伟俊(文教工作者)


1986年由全国华团民权委员会所提出的两线制概念,经过三十余年的多次尝试,终于于2018年5月9日第十四届全国大选圆梦。随着国阵被人民否决宣布败选,希盟惊讶意外胜选,政权和平转移与新政府的组成也一一顺利完成,表示马来西亚民主又向前迈开一步。

然而,这一步并非四平八稳,反而显得有些步伐踉跄,摇摇晃晃。509政党轮替只是开启改变之门,面对既有社会氛围与政府结构,突如其来的民主化尚未巩固。希盟主席马哈迪坦诚希盟宣言是为胜选而拟,并非执政之考量,因而难以落实、兑现。

随之,希盟宣言即沦为参考书,众多希盟重要政策,如签署ICERD、承认独中统考、废除大专法令等纷纷延宕U转,新政府与希盟宣言似乎渐行渐远。此外,面对旧有保守势力的反扑,希盟亦显得难以招架,不再坚守进步的论述,反而提出马来人的不安,暂缓改革步伐。

已故林晃昇于上世纪90年代在呼应两线制运动时曾提出两线制犹如两间杂货店,商家因竞争需确保价廉物美,而消费者也能相互比较价格,从中获利。其目的乃突出竞争将带来进步,而人民有选择权,而非强调其一商店为了吸引对方客源,改变自己经商模式或者甚至收购对方。

人民要的是国家与社会制度的实质改变,并非政治上的粉饰更迭。此刻,希盟仍是改革力量之代表,倘若一再却步妥协,失去改革的色彩的希盟将会与国阵无异。也许,来届大选希盟的后退或许果真能换取些许保守群体的选票,却必定将失去多数改革取向选民的支持,得不偿失。


政治人物来去如风,留下足迹的没几人。我国政治人物最终是否能如华教先贤般不畏强权,坚持原则,仍待时间考验。毕竟,为名为利的政客比比皆是,为国为民的政治家难得一见,倘若一味依赖政治改变推动社会改革实非明智之举。

反之,公民组织如何借势崛起,趁希盟政府尚未站稳之时发挥影响力,将民主人权进步价值带入新政府,集合力量一同推动国家与社会改革,巩固民主化进程。举例而言,近期净选盟部分成员受委入选举改革委员会与选举委员会,显示希盟尚有改革意愿,值得期待。

此刻,国家正处于多变动荡的时期。旧有威权下台后,遗留大片言论与论述空间尚待填补,国家民主进程左右摇摆,向前或后退仍未有定案。作为马来西亚一份子,理应积极参与贡献,以免社会舆论被少数极端右翼所绑架。


总言之,两线制虽已有其形,但其核心理念乃为扩大公民参与,以打造一个真正具有民主与人权的国度。这,仍待你我努力实现。

 

注:本文由董总及雪隆董联会组稿,内容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组织立场。